影響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的主要因素與應對措施
時間:2016-07-30 11:37:26 游覽:3622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四部門發布的《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2015-2020年)》提出,到2020年,新增集中式充換電站超過1.2萬座,分散式充電樁超過480萬個,以滿足全國500萬輛電動汽車充電需求。
那么目前充電設施建設的情況如何?遇到了哪些問題?未來又將如何行進呢?
7月7日,國家能源局組織召開電動汽車充電樁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座談會。電動汽車資源網了解到,據國家能源局電力司初步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已建成公共充電樁8.1萬個,比去年底增長65%。
從運營商布局的情況來看,國家電網作為最大的投資主體,2016年上半年共進行了兩次招標,合計招標金額僅約14億,與年初50億的招標規劃目標相距甚遠。
據國家能源局電力司初步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隨車建成私人充電樁超過5萬個,比去年底增長約12%。
電動汽車資源網了解到國家統籌部署將加大資金支持力度,2016年將分2批安排了40億元專項建設基金,累計支持29個省(區、市)的73個充電基礎設施項目,項目總投資規模約402億元。
1.建設難:目前電動汽車主要在一二線城市推廣,相應的充電設施也在這一領域,而一二線城市空間有限,難以取得合適的土地資源;充電樁建設在進小區的時候,可能將面臨物業的阻撓,據運營商透露,目前充電樁進入小區需要支付“進場費”,給運營商增加了額外的費用負擔;在較老式的小區內,由于資源配置存在問題,充電樁建設困難。
2.充電樁閑置荒廢:由于前期充電標準不完善等原因,導致部分車樁不能有效結合,充電樁無法得到有效的利用。
3.充電設施政策不健全:充電基礎設施產業尚處于發展初期,關鍵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增加了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的難度。全國部分省市還未按要求出臺充電基礎設施專項規劃和運營管理辦法。資金補助核查方面也沒有形成完備的核查流程,行政資源浪費,充電運營商也難以拿到補貼;管理方面,對于充電運營的安全性及運營的資質監管缺乏相應的法規條例,監督管理缺失。
4.標準體系不完善:充電接口新國標雖已發布,但現有車樁同步升級還需進一步明確。充電運營互聯互通標準:充換電服務平臺數據交換標準、解決充電服務的信息及支付互聯互通;充電設備安全標準:充電設備及檢驗標準、分散充電設施、充換電站消防標準、充電設施安全性檢測標準、充電設施電磁兼容標準;無線充電標準:電動汽車無線充電電磁暴露值及測量方法、無線充電通訊協議等國家標準;以及順應行業的發展對相關標準修訂,如換電標準修訂,應滿足目前換電技術的發展。
5.充電設施地方保護出現苗頭:指定結算、指定檢測、補貼與充電運營商備案等。
1.新舊標準改造:電動汽車及充電設備制造商應全面落實新標準的實施,運營商應采購符合新國標的充電設備,編制電動汽車及充電基礎設施新舊接口標準改造技術路線圖,對充電設施新舊標準改造系統化的推進,避免資源浪費。
據能源行業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劉向東透露,統一2015版標準車樁實施時間:從2016年6月1日起,獲得新公告目錄的電動汽車必須符合2015版接口及通信協議標準;從2016年12月31日以后起,不再銷售2011標準的電動汽車,新安裝的充電設施必須符合2015版標準。
2. 建立統一的檢測認證機制:組織建立充電設施統一的標識認證機制,建立包括兼容性、安全性和電磁兼容的統一標識內容;制定統一的檢測規則、抽查規定、標識管理等規章制度;制定兼容性測試、安全性測試和電磁兼容次數等國家標準;規范各檢測認證機構的檢測平臺、構建統一的檢測認可體系等。
3.完善標準化體系:編制電動汽車及充電基礎設施新舊接口標準改造技術路線圖,確定充電支付互聯互通實施方案,制定充電設施檢測認證管理辦法,開展制定電動汽車無線充電電磁暴露值及測量方法、無線充電通訊協議等國家標準。
4. 建議統一的信息發布平臺:建立國家級電動汽車充電服務信息平臺,通過建立各地方政府、各運營商企業的運營管理系統與國家級信息平臺之間的信息報送體系,實現充電服務的信息互聯互通,地方充電服務平臺和國家級充電服務平臺應向社會提供本地區和全國的充電基礎設施基本信息。
綜合來看,目前充電設施建設的進度不如預期有多方面的原因,除了以上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存在的硬性問題,在商業運營方面,主要還是因為前期資金投入較大,盈利模式不清晰,為企業的發展帶來了負擔,在建設方面自然“緩行”。
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潛力巨大,但短期內,受制于標準體系的不完善、政策法規的不健全以及盈利困難等問題,除國家電網等資本實力雄厚的企業以外,缺乏資金實力支撐的企業難以堅持下去。電動汽車資源網認為,隨著技術的發展、產業規模的擴大以及商業模式的優化,企業的成本投入有望進一步下降。若企業難以進行長期的資金投入,建議企業在行業發展相對成熟的時期切入市場,能夠為企業降低投資成本,保存一定的發展實力。不過同時,企業可能也將會面臨市場占有率不夠,“蛋糕”份額太小的局面,因此,企業大規模投資運營切入的時間點極為重要。